01 风起长三角,梦启新郎川。
自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郎溪县委县政府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充分发挥区位、资源和后发优势,主动“对标先进,接轨苏南”,积极参与长三角产业分工协作,交出了一张可圈可点的“融入答卷”。
动作频频,收获满满:着力推进“一地六县”长三角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集中合作区建设,出台《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郎溪实施方案》,在“一地六县”中设立首个长三角区域交流合作服务中心……
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征程上,郎溪县正奋楫扬帆、逐浪前行,以深度融、主动融、多元融的姿态,让其与长三角从过去的“单向融入”变为“双向互动”。
深度融:合作为先
2018年11月,苏皖合作示范区获国家发改委函复支持;
2020年4月,郎溪、广德、溧阳三地共同签订《推进苏皖合作示范区产业发展合作协议》,明确基础设施、产业合作、生态保护、民生共享、旅游发展、体制创新等6个方面42个合作项目(事项);
2020年4月28日,郎溪长三角区域发展研究培训中心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总投资约1.5亿元,占地60余亩,建成后将成为华东理工大学长三角区域发展郎溪研究院培训基地,为该县乃至全市推进实现党校一体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硬件支撑;
2020年7月,郎溪县人民政府与上海市白茅岭农场有限公司在安吉长三角县域绿色发展峰会上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生态优先融合发展、现代农业绿色发展、绿色金融协同发展、人才集聚创新发展四个方面开展战略合作;
2020年8月4日,华东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吴柏钧应邀做客“郎川大讲坛”,作“经济增长局势变化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专题报告……
孤则弱,合则强。这一个个具体行动,见证了郎溪全力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进程;这一次次生动实践,记录下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步伐。
郎溪县地处安徽省东南边陲,皖、苏、浙三省交界处,素有“三省通衢”之称,区位优越。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一地六县”长三角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集中合作区建设的不断推进,郎溪县发展动能愈加充沛。
将视野聚焦到郎溪经济开发区——
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开发区已进入国家级经开区培育期,成为全省18家培育期国家级开发区之一,先后荣获了“安徽省第一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开发区”“安徽省投资环境十佳开发区”等荣誉。
02 窥一斑知全豹。
紧紧遵循“对标先进,接轨苏南”的工作思路,郎溪县上下正紧抓战略机遇,切实转变作风,狠抓工作落实,与苏浙沪等地加强合作、深入融合,加快一体化进程,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作出郎溪贡献,实现新的跨越。
主动融:创新为魂
“郎溪有个‘马上办’,有事找他们,快办又好办!”在郎溪经济开发区采访时,这句话令人印象深刻。
2018年以来,郎溪县整合部门工作职能,成立了“马上办”服务中心,组建了一支既能代办又能跑办、既能咨询又能指导的专业化服务队伍,通过常态化企业走访和服务企业微信群,及时掌握企业运营情况和存在的困难问题,一企一策实施“个性化”服务和“主动式”帮扶。
“很难相信,从迁址落地到建成投产仅用了5个月时间,郎溪县提供的无缝对接代办项目,让我们的企业能全心投入生产。”郎溪东奥输送装备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宗京鸿的一席话,代表了众多企业家的心声。
成立“马上办”,是郎溪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一项创举,也是该县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一次有益探索。
新形势下,创优营商环境成为各地的一场改革赛跑。如何让更多长三角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该县围绕“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服务理念,率先在全省推出“马上办”服务,成为当地吸引长三角投资的一张“名片”。
“企业有所呼,政府有所应,这是一种态度,更是一份坚定的承诺。”郎溪县“马上办”服务中心主任陈以宏如是表示。
仅今年1-8月,“马上办”就为企业招工3200多人,技能提升培训2200人,共处理各类纠纷164起,涉及金额239万元。
以创新为魂,推首创之举,这是郎溪县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利器”之一。2020年的金秋,该县在“一地六县”中设立首个长三角区域交流合作服务中心。
该中心主要负责统筹推动全县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组织拟订和实施相关发展规划;组织开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重大问题研究,提出重大合作议题,推动改革试点经验复制共享;协调推进长三角区域合作重大合作专题、合作平台、重大项目等。
郎溪县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张霞介绍说,此次组建的长三角区域交流合作服务中心,充分体现了该县全力融入长三角的决心,破解了体制机制制约,创新理念思路,在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进程中,主动展现了郎溪作为。
多元融:高效为要
育新机,开新局。2020年1月12日下午,郎溪县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海)合作恳谈会在沪隆重举行。郎溪县委县政府相关负责人与来自上海区域的100余名知名企业界人士欢聚一堂、畅叙友情、寻求合作、共谋发展。
这是该县“走出去”拥抱长三角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在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过程中,郎溪县多点发力、多元共振,迈出了快马加鞭的步伐,取得了显著成效。
这是科技创新积蓄的新动能——郎溪县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与沪苏浙地区高校院所合作搭建人才交流平台,深化产学研合作,宁波大学赵玉芬院士在国肽公司建立院士工作站,成功与上海科技开发交流中心达成合作协议,协调江南大学科创团队落户县开发区,合作建设技术转移郎溪分中心,有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这是队伍建设推出的新举措——今年以来,郎溪县抢抓长三角一体化、“一地六县”发展机遇,聚焦做大做强装备制造、电力电子、新材料、汽车零部件、大健康等主导产业,通过开展招商引资“百日竞赛”活动,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层层传导压力,级级落实责任,确保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成效。1-9月,该县共签约亿元以上项目63个;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46个,其中今年签约今年开工的项目27个,开工率为43%。
这是文旅融合着力的新方向——郎溪县人民政府印发《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加快旅游强县建设的实施意见》,力争通过3年时间的努力,建设成为长三角知名的山水生态与休闲度假型全域旅游目的地、皖苏浙交汇区域文旅创意产业集聚地、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对接苏南的重要门户,进一步打响“中国绿茶之乡、江南水韵之城”品牌……
回首盘点,每一个“郎溪步伐”都坚定自信,每一张“融入答卷”都收分量十足。
03 潮涌长三角,扬帆再启航。
“要找准郎溪在合作区建设中的定位和着力点,着眼开放共赢,加强合作共建,推动‘一地六县’郎溪片区从工作谋划向编制规划转变、从概念性研究向实战化深化细化转变、从侧重规划向狠抓推进转变,谋深谋实、敢闯敢试,加快让初步成果尽快转化成规划方案。”在郎溪县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体会议上,郎溪县委书记彭禧元掷地有声。
这是绘出的新蓝图,也是勾勒的新愿景。
这张新蓝图上,聚焦“三区”同建分外惹眼:聚焦国家级开发区创建,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经济体系;聚焦城东新区建设,推动与白茅岭地区规划有序衔接;聚焦新和旅游度假区建设和其他旅游重点地区规划建设,积极探索“两山”理念实践郎溪“三美”模式。
这个新愿景里,聚力城乡同创格外醒目:聚力深化全域文明创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统筹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社会治理现代化协调发展,努力实现经济发展高质量、城乡面貌高颜值、生态保护高水准、人民生活高品质,奋力争当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春华秋实,再谱新篇。我们有理由期待,不久的将来,在逐梦长三角一体化的征程上,一个开放进取、充满活力的新郎川必将全新亮相、绽放新姿!